最近,“睡前吃碳水有助睡眠”的話題在網絡上引發廣泛討論,不少網友分享親身經歷,稱睡前攝入適量碳水化合物后確實更容易入睡,也有西安市民表示:“原來我天天瞌睡是因為吃了太多碳水啊!”對此,記者采訪了西安市紅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曉輝,他表示,“碳水助眠”是個“技術活”,該方法對部分人群有一定效果,但并非適用于所有人。
那它是否真的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胡曉輝解釋道,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可降低血液中除色氨酸外的其他氨基酸濃度,使色氨酸更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進而合成血清素,血清素進一步轉化為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種調節人體晝夜節律的激素,褪黑素水平升高會讓我們的身體產生困意,有助于入睡。
“不過,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失眠原因復雜,包括心理、環境、疾病等多種因素,吃碳水助眠并非適用于所有人。”胡曉輝提醒,“碳水助眠”也是一個“技術活”,并非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有助于睡眠。吃什么、怎么吃、何時吃等都有更科學的選擇。高糖、高脂肪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蛋糕、油炸食品等,可能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和下降,反而影響睡眠質量。
西安作為聞名遐邇的“碳水之都”,碳水化合物是不少市民餐桌上的主角。肉夾饃、涼皮、油潑面、羊肉泡饃等美食深受市民喜愛。那么,西安人日常飲食習慣符合“睡前吃碳水助眠”的科學建議嗎?胡曉輝表示,西安美食以面食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但不少食物油脂和鹽分含量較高,如油潑面、羊肉泡饃等。這類食物雖美味,但睡前食用可能會加重腸胃負擔,不利于睡眠。他建議西安市民在選擇睡前食物時,盡量挑選清淡、易消化的低GI碳水化合物,如燕麥粥、蒸紅薯等。
如果市民在進食碳水后總覺得瞌睡,胡曉輝也建議大家選擇低GI(血糖生成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面包、燕麥、糙米、紅薯、玉米等,它們消化吸收較慢,能使血糖更穩定,更有利于睡眠。同時,他建議睡前1-2小時適量食用碳水化合物,避免進食過多加重腸胃負擔,影響睡眠。
(馬相 王品唯)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