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養老、育幼等服務擴容提質,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是消費市場發展的大勢所趨。盡管老年人、未成年人群體的消費場景更為多元、產品和服務日漸豐富、權益保護力度有所加大,但仍有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認知能力弱、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等情況,侵害其合法權益。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4)》顯示,老年群體醫療保健消費領域的欺詐現象較為嚴重,同時,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非理性消費的問題亟待解決。
未成年人:
沉迷網絡非理性消費問題多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辨別力差,同時有較大的社交娛樂需求,成為多種商業模式和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標群體,特別是未成年用戶沉迷網絡游戲,非理性充值的問題比較突出。
部分未成年人可以輕易繞過游戲防沉迷系統。有些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形同虛設。有的游戲雖然要求實名注冊,但程序并不嚴格,只需輸入家長姓名或者身份證號碼即可認證;有的游戲提供游客模式,不需要任何身份認證;有的游戲支持快捷登錄,可通過第三方賬號,如微信、微博、QQ等進行登錄,從而使未成年人逃避了實名制的監管。
在一些網絡平臺上,未成年人購買、租賃成年人游戲賬號很便利,游戲賬號經營者也不會詢問消費者是否成年。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報告》顯示,超過兩成的未成年游戲用戶在觸發防沉迷提示后,會采取包括使用或租借其他成年人身份信息等方式繼續使用游戲。
另外,很多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賬號進行充值,在退款時需要證明是未成年人自己進行的大額充值,存在舉證難的問題。
兒童智能手表也存在信息安全和誘導消費問題。2024年11月,共青團中央發布的《第六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簡版)》顯示,新型上網設備普及迅速,未成年網民使用智能手表的比例接近一半。然而,在兒童智能手表高普及率以及功能日益手機化的背景下,行業亂象層出不窮,嚴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兒童智能手表提供的部分服務誤導未成年人,對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如某品牌兒童智能手表被曝光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某品牌兒童手表智能對話功能可以播放成人網文小說;部分兒童智能手表對第三方APP提供的信息內容審核把關不嚴,存在不良導向內容,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部分兒童智能手表以積分排行、功能解鎖、背景更新、游戲充值等為名,誘導未成年人過度消費。另外,很多家長反映自己沒有為兒童智能手表開通免密支付功能,卻被相關服務扣費。
兒童智能手表中的防沉迷功能也有待加強。雖然很多兒童智能手表設置了防沉迷功能,但這些管理措施可能被繞過或破解,一些視頻平臺上有部分主播向未成年人傳授如何利用兒童智能手表的漏洞解除禁用模式;二手交易平臺有部分賣家提供兒童智能手表的防沉迷功能破解服務。
兒童智能手表還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有些經營者為了降低成本,選用了低安全性的操作系統,導致手表中的APP無需用戶授權就可以獲得諸如位置、電話號碼、麥克風、相機等許多敏感權限,極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侵害未成年人人身財產安全。
老年群體:
醫療保健消費領域欺詐現象突出
很多老年消費者積極融入數字生活,通過觀看科普短視頻來學習醫療保健知識。聽課、打卡、答題、領紅包,是當下不少老人每天的“規定動作”。然而,醫療保健這一領域卻成為侵害老年消費者權益的“重災區”。
一些醫療科普視頻將復雜的醫學知識轉化為聽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識,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但部分網絡平臺存在大量誤導大眾、博取流量的偽科普視頻。有的冒充醫生身份或假借專家之名開設養生課程,以此來吸引流量,采取虛假宣傳方式推銷藥品與保健品,獲取傭金收入,實現流量變現。這些亂象嚴重誤導公眾,甚至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延誤治療時機,特別是醫學知識匱乏和防范意識較低的老年消費者,其合法權益易受不法侵害,亟待加強治理。
報告還指出,適老保險服務供給有待加強。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老年消費者的金融需求與權益保護。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然而,金融領域依然存在適老保險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一是投保年齡限制不利于老年消費者。年齡是投保人身險的重要門檻,很多醫療險、重疾險將大量老年消費者排除在外。比如,一般情況下,重疾險投保年齡要求在60歲以下,百萬醫療險投保年齡要求在65歲以下。
二是對身體健康狀況要求較高。很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基礎疾病,但醫療險、重疾險產品對患有此類疾病的投保人限制較多,甚至會拒保。
三是適老金融產品存在同質化問題。很多養老保險產品保障內容和思路基本一致,缺乏創新,缺少個性化的養老保險設計,難以充分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養老生活需要。
推進重點侵權問題治理
報告提出,今年消保組織將加大“一老一小”消費維權力度,推進重點侵權問題治理。
一是加強“一老一小”消費教育工作。線上,可通過微信等載體推送醫療保健、金融消費、網絡消費、兒童智能設備產品等知識;線下,持續推進消費維權進社區、進校園等消費維權宣傳“五進”工作,在社區、集貿市場和老年活動室等老年人集中的區域以及科技館、青少年宮等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大力宣傳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和維權案例,增強“一老一小”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引導其了解不良商家主要違法違規經營手法和應對方法,提升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二是以提升消費體驗為目標,強化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結合老年消費實際,聚焦醫療保健、養老金融等消費活動,加強消費教育和引導,促進提升老年消費者的生活品質。結合老年消費者需求,聚焦老年人在居家、社區、機構等場景下的消費行為,加強對助餐、助浴、助醫、助潔、助行等服務消費的監管和監督,護航銀發經濟。結合老年消費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消費和商品消費,加大消費糾紛處理力度,多元化解糾紛,保障消費安全。
三是以促進理性消費為目標,加強未成年人消費者權益保護。強化消費教育引導,幫助未成年消費者樹立正確、理性的消費觀。認真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持續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訴源治理的積極探索,加大未成年消費者沉迷網絡游戲治理力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加強對未成年人智能穿戴設備的監管與監督,嚴厲查處傳播不良導向內容、泄露個人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