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報道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18日報道,研究發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真正風險在于屏幕的“成癮性使用”,而非單純的屏幕時間。
當美國上下急于應對青少年自殺行為不斷攀升的問題時,許多政策制定者看到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指標:美國兒童每天盯著發光屏幕的時間。
然而,6月18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周刊上一項追蹤了全美超過4000名兒童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意外的結論:10歲時的較長屏幕時間與四年后的較高自殺行為發生率之間并無關聯。
研究作者發現,自殺行為風險更高的是那些對技術“上癮”的兒童——他們難以放下電子設備或控制不住想要使用電子設備。一些兒童即使屏幕時間相對較短,也表現出成癮行為。
成癮加大自殺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成癮行為在兒童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使用手機方面,近一半兒童表現出高度“成癮性使用”。研究發現,高度成癮或成癮行為漸增的兒童在14歲前產生自殺念頭或自殘行為的可能性是其他兒童的兩到三倍。
該研究主要作者、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精神病學及人口健康科學助理教授肖云玉(音)說:“這項研究首次確定,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實際上是‘成癮性使用’(電子設備),而非屏幕時間。”
在童年時期,負責抑制沖動行為的前額葉皮層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成癮行為可能更難控制。
肖博士表示,干預措施應側重于兒童的成癮行為——通常使用認知行為心理療法來治療——而非簡單地限制屏幕使用。
她說:“如果出現早期預警信號,那么父母應該為有此類成癮問題的孩子尋求專業幫助。我們不知道僅僅拿走手機是否有用。有時這可能會引發家庭沖突,那樣反而更糟?!?/p>
該研究分析了4285名兒童從10歲左右開始屏幕使用情況的變化,定期篩查他們是否無法自拔、難以戒斷以及在不能使用電子設備時的負面情緒。
研究對象在14歲接受自殺行為和心理健康狀況評估時,5.1%的受訪者表現出自殺行為(如嘗試或準備嘗試自殺),17.9%的受訪者設想過自殺。
肖博士說,出于研究設計原因,該研究未能證明“成癮性使用”(電子設備)導致了兒童14歲時的自殺行為,但表明持續性的成癮使用可能導致了后續的心理健康問題。
多維干預成癮行為
美國心理學工作者協會首席科學官米奇·普林斯坦表示,對成癮行為的關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將更多責任轉移到了設計電子設備和社交媒體平臺的科技公司身上。
他說,政策制定者可以要求科技公司引入“適齡設計”,以對青少年難以抗拒的功能進行限制,從而解決成癮問題。英國在2020年引入了此類法規。“但美國就不是這樣,我們把成癮使用直接設計到產品里了。”
他說,相比之下,關于屏幕時間的爭論往往將責任推給父母,要求他們限制孩子使用這些平臺,但這對單親家庭或低收入家庭來說尤其困難。
他說:“對于那些需要靠電子設備讓孩子安靜幾分鐘,好讓自己有時間疊衣服、準備晚餐或去干第二份工作的父母來說,這根本不可行。”
這項新研究發現,黑人和西班牙裔青少年以及家庭年收入低于7.5萬美元或未受過大學教育的青少年對社交媒體、電子游戲和手機的成癮使用情況更嚴重。
近一半的研究對象從11歲開始手機“成癮性使用”水平就一直很高;另有25%的研究對象一開始“成癮性使用”水平較低,但隨后急劇上升。
肖博士說,對于后一組研究對象,“自殺行為的風險明顯上升,達到翻倍的水平。所以,如果我們不對他們進行反復監測,就可能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遺漏關鍵變化?!?/p>
仍須關注屏幕時間
屏幕時間已成為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而這項新研究不太可能平息人們的擔憂。蓋洛普公司在2023年(有數據的最新年份)的調查發現,美國青少年平均每天在YouTube、Tik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臺上花費4.8小時。
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在其2024年出版的著作《焦慮的一代》中將智能手機的出現稱為關鍵轉折點,此后美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開始惡化。
許多研究社交媒體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科學家表示,現在發出全面警告為時過早,因為迄今為止的研究結果表明社交媒體的危害與益處并存,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在網上做什么。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心理學教授坎迪絲·L.奧杰斯說:“我們在十多年前就知道屏幕時間不是正確的衡量標準,卻仍然繼續統計年輕人花在屏幕上的時間,而不是詢問他們在網上干什么以及為什么上網。”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兒科學副教授杰森·永田(音)博士曾發表過關于屏幕時間的論文,但未參與前述新研究。他表示,這些數據指出了屏幕時間作為預測指標的局限性。但他認為統計屏幕時間仍然有用,因為它更容易測量,而且會擠占睡眠、鍛煉和面對面社交等重要活動的時間。
永田博士及其團隊發現,9歲時的較高屏幕時間與兩年后的自殺行為之間存在關聯,每增加一小時屏幕時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幾率就高出1.09倍。另一項后續研究發現,更多的屏幕時間與兩年后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癥狀存在關聯,盡管效應量很小。
未參與前述新研究的心理學家、著有《在高科技世界養育孩子的10條規則》一書的瓊·特文格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她說:“孩子在10歲時的屏幕時間很可能與14歲時的屏幕時間大不相同?!?/p>
她認為屏幕時間和“成癮性使用”都很重要,并且建議對兩者都進行控制:讓孩子在15歲前遠離社交媒體,并盡可能延遲為他們配備能上網的手機。(編譯/熊文苑)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