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抖音賬號“阿根廷奇娜”發布了一則消息:“本人楊淙,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告知各位家人們,吾妻楊奇娜于2025年4月2日上午,因突發低血糖與世長辭,終年38歲。”
說到低血糖,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饑餓、惡心、頭昏眼花、面色蒼白、出冷汗、虛弱無力……但大家可能不理解,常見的低血糖會致人死亡。湖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偉偉表示,部分人群發生低血糖時沒有癥狀,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缺糖,會發生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昏迷等嚴重后果,甚至威脅生命。
長期嚴重的低血糖,腦部會受損發生昏迷
劉偉偉介紹,血糖值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血糖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健康。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低血糖的標準不一樣。《2025年新版低血糖的急救處理措施》表明,一般正常人的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餐后兩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6.7毫摩爾/升,餐后兩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老年人的空腹血糖6.0毫摩爾/升~8.0毫摩爾/升,非空腹血糖9.0毫摩爾/升~11.0毫摩爾/升為宜。如果正常人的血糖<2.8毫摩爾/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3.9毫摩爾/升,則判斷為低血糖。
輕度低血糖,一般會有饑餓感,還會出現心慌、手顫、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出冷汗、面色蒼白、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癥狀。中度低血糖,除了上述癥狀外,還可能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喜怒無常、無理取鬧、精神錯亂等。重度低血糖,出現昏迷、抽搐、肢體痙攣、小便失禁、心律失常、腦血管意外等,甚至危及生命。
不同的人群表現也不盡相同。老年人常沒有任何癥狀,部分老人表現為神經精神癥狀,如言語行為反常、偏癱、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卒中(腦中風)或癲癇發作。嬰幼兒及低齡兒童,常表現為不好好喝奶、愛哭鬧、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噩夢易驚、遺尿等。
需要警惕的是,一旦患有長期嚴重的低血糖,腦部會受損而發生昏迷,一旦昏迷超過6小時,可能造成不能逆轉的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這是因為,腦細胞所需的能量幾乎完全來自葡萄糖。當血糖下降至2.8毫摩爾/升,胰島素分泌受抑制,升糖激素(胰生糖素、腎上腺素、生長激素和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癥狀。當血糖進一步降低,造成腦細胞功能障礙,大腦皮層受抑制,從而出現腦功能障礙的表現。
此外,低血糖還可能影響心臟功能,造成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引發心絞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心肌梗死。一次嚴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腦損傷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直以來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所帶來的益處。
藥物飲食運動等因素,均可影響血糖水平
導致低血糖的因素有哪些呢?劉偉偉表示,常見的因素包括:藥物、飲食、運動以及某些疾病等。
《2025年新版低血糖的預防及處理》表明,糖尿病相關低血糖癥的常見原因,包括胰島素使用不當或過量,口服降糖藥使用不當或過量,食物攝入不足,過量運動(時間過長、強度過大、突然運動),腎功能減退導致藥物清除率降低,飲酒過量,腎上腺、甲狀腺或垂體功能衰竭等。
藥物因素:注射或者服用降血糖的藥物,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如果藥物使用不當,服用或注射藥物時間不夠精準,都可能引發低血糖。如過量使用磺脲類降糖藥,可引發低血糖,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飲食失調可致低血糖:已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若進食量過少,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或者長時間未進食,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的現象。
運動過度也會導致低血糖:適量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有益,如果運動量過大且未及時補充能量,在某些降糖藥的作用下,患者可能會出現低血糖。
其他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可能會影響糖原的儲存和釋放,例如腎臟疾病可改變降糖藥的代謝時間,如果代謝時間延長,患者出現低血糖的風險將增加。
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人們往往更關注血糖的升高,而忽視了血糖過低帶來的危害。葡萄糖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當體內靜脈血漿葡萄糖低于50毫克/天(2.8毫摩爾/升)時,就會出現如心慌、出汗等低血糖反應,嚴重者會出現腦功能障礙,甚至昏迷,稱為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可能會出現饑餓感、大汗淋漓、四肢乏力、發抖、心跳加快、面色蒼白等表現。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視覺模糊、焦慮不安、頭暈、嗜睡甚至昏迷。
發生低血糖昏迷,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劉偉偉提醒,一旦出現類似低血糖的癥狀,應立即檢測血糖并采取措施改善癥狀。若患者神志清楚,可以口服糖水、含糖飲料,或進食糖果、餅干、面包、饅頭等。
若患者已發生低血糖昏迷,家屬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將患者送往醫院,通過靜脈輸注葡萄糖溶液糾正低血糖狀況。當患者已神志不清,家屬切忌喂食以免誤吸或呼吸道窒息。對于藥物引發的低血糖,應及時停用相關藥物。
預防低血糖,大家可以從生活細節做起:正常人按時吃飯,不可盲目節食,避免飲酒,酒精會影響血糖代謝;容易發生低血糖的人,可隨身攜帶糖果、餅干等食物;少進行長距離的運動、大重量超負荷的勞動;運動后要及時補充能量;體育鍛煉前后監測血糖,可以及早采取措施預防低血糖。
糖尿病人吃飯最好定時定量,不擅自減餐,確保每餐都含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避免食用過多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全谷類、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血糖的上升速度,幫助身體更好地利用血糖;定期進行血糖檢測,及時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況,調整飲食和藥物治療方案;如果醫生已經開具了降糖藥物,要按照醫囑,按時服藥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還可以隨身攜帶應急食品及急救卡,在急救卡上寫明自己的姓名、緊急聯系人姓名及電話,還可將以下內容附在后面:“我患有糖尿病,如果您發現我神志不清或行為異常,可能是出現了低血糖。我若能吞咽,請給我一些含糖食品(已隨身攜帶)。若15分鐘內尚未恢復,請送我到醫院并通知我的家人。若我昏迷無法吞咽,切勿強行喂食,也請送我到醫院并通知我的家人。”
楊蔚然 陳亞男
(審核:歐云海)